判定爆品是否存在侵權風險的有效方法
中國賣家對知識產權的認知與成長
在歷史的長河中,中國賣家曾因知識產權的模糊認知而遭遇諸多困境。一方面,對知識產權的認知不足,利益驅動下的盲目行為也屢見不鮮。
經過多次教訓后,賣家們逐漸認識到,在行業(yè)規(guī)范化及品牌出海的大背景下,知識產權不再是負擔,而是出海的“護身符”。
那么,對于知識產權,賣家們又了解多少呢?
知識產權的雷區(qū),中國賣家的常見誤區(qū)
資深行業(yè)觀察者,方信知識產權市場總監(jiān)黃嘉欣指出,由于知識產權認知薄弱,中國賣家特別容易踏入知識產權的雷區(qū)。
例如,不當使用他人品牌。這是非常初級的錯誤,一旦觸碰,基本會被投訴。尤其在品牌備案2.0推出后,品牌商可輕松通過輸入品牌名找到侵權賣家并提起投訴。
圖片使用不當。很多賣家沒有自己的產品圖,而使用網上的免費圖片,卻忽視了圖片的版權問題及可能附帶的他人品牌。無意間就可能侵犯了他人的品牌或版權。
爆款產品的銷售也是當前賣家容易觸雷的領域。爆款產品背后往往有大企業(yè)的品牌、專利、版權等全方位保護。賣家一旦觸碰,可能損失慘重。
中國賣家對知識產權的誤解及影響
在知識產權領域,中國賣家還存在一些誤解,這也導致他們在市場上屢屢受挫。
比如商標的地域性誤解。部分賣家認為在中國注冊了商標就可以任意銷售而不會侵權,實際上這存在誤解。如果有人在其他國家搶注了賣家的商標,那么賣家在該國將無法銷售產品,還可能陷入被告侵權的糾紛中。
還有商標類別原則的誤解。如果賣家銷售的產品涉及多個類別,如3C電子和服裝等,但只注冊了某一類別的商標(如電子類),并不意味著其他類別的產品也受到保護。即如果只注冊了電子類別的商標,那么只能保護電子類別的產品,其他如服裝產品還需要額外進行注冊保護。
如何判定及應對爆品侵權
對于爆款產品是否侵權的問題,黃嘉欣也給出了一些建議。
在商標方面,當從廠家進貨時使用廠家的品牌,需要找專業(yè)機構進行排除,確保品牌已被保護且為廠家的自有品牌。
在專利方面,外觀專利的判斷存在主觀性,因此不如商標那樣易于判斷。但可以通過與廠家簽署知識產權協(xié)議、了解產品相關專利并讓廠家提供專利證書等方式來降低風險。
大多數(shù)中國賣家明白爆款有侵權風險,但仍抵擋不住誘惑。進行背景調查至關重要,要了解產品是由哪家公司最早銷售或發(fā)明設計。這有助于判斷該爆款產品是否值得銷售。
遭遇知識產權訴訟,賣家應如何應對
當賣家收到投訴或法院傳票時,應迅速采取行動。因為所有投訴案件都有時間限制,若在規(guī)定時間內沒有回應或出庭,將被視為默認敗訴。因此建議迅速找到專業(yè)機構或律所協(xié)助處理案件。在此之前可進行自判看是否真的侵權然后將信息交給專業(yè)機構判斷是應訴還是和解。處理這類案件時需要注意資金成本的壓力尤其是在跨國訴訟中尤為明顯。
(文/湯幼玉 來自風口星網) 轉載請聯(lián)系:[](mailto:)
特別聲明:未經許可同意,任何個人或組織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內容。
版權聲明
風口星內容全部來自網絡,版權爭議與本站無關,如果您認為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歉意!本站所發(fā)布的一切學習教程、軟件等資料僅限用于學習體驗和研究目的;不得將上述內容用于商業(yè)或者非法用途,否則,一切后果請用戶自負。請自覺下載后24小時內刪除,如果您喜歡該資料,請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