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亞馬遜賣家的困境及應對之策
亞馬遜賣家的困境與應對之策
2025年,在與亞馬遜賣家的交流中,不少人感嘆今年生意艱難,盡管距離黑五已不遠,卻仍未見旺季跡象,讓人不禁懷疑做亞馬遜是否真的前景黯淡。其實,這種感受并非亞馬遜平臺獨有,其他跨境電商平臺的賣家也有類似體會,不過,也有部分賣家的業(yè)績在穩(wěn)步上升。
據亞馬遜平臺的某些數(shù)據顯示,買家在亞馬遜每分鐘平均花費88,000美元,16.7%的亞馬遜賣家每年賺取超過100萬美元,而2.1%的賣家每年能賺取高達1000萬美元!雖說這些數(shù)據的準確性難以證實,但從側面也能看出,在亞馬遜上確實有賣家能夠盈利。然而,這些成功賣家的公司情況、產品類型以及公司規(guī)模等信息,我們并不清楚。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在運營上必定花費了不少精力,不至于因一些小問題就導致業(yè)務中斷。
前段時間的“殺蟲劑”風波近期再度掀起。不少賣家的LISTING因相關問題被下架。有賣家反映,自己的產品因LISTING里含有“抗菌”的關鍵詞而被下架,這種情況并非個例。只要賣家listing的商品信息中含有抗菌、殺蟲、過濾、害蟲、過敏、脫敏等描述或類似描述,都可能被抓取為殺蟲劑,這涉及的范圍相當廣泛。比如做接觸類產品的,使用這些詞實屬正常,此前就有一個賣玩具的賣家,因其產品描述中提到產品不會讓兒童過敏而被下架,這顯然與“殺蟲劑”毫無關聯(lián)。
與此同時,行業(yè)中還流傳著一種黑科技,即賣家的LISTING可能會被第三方服務商惡意篡改,這讓那些銷售與“殺蟲劑”完全無關產品的賣家苦不堪言。而當賣家急于解決產品下架問題并希望盡快上架時,這些服務商便趁機充當救世主,形成了一個利益鏈的閉環(huán)。
那么,賣家朋友該如何應對呢?如果是被誤傷,即產品本身與殺蟲劑無關,應盡快申訴,并仔細檢查自己的LISTING中是否含有上述敏感詞。因為平臺是通過技術和機器語言進行排查的,所以容易誤判產品描述、標題、關鍵詞等內容。此外,在使用表格上傳產品時,每一列的內容都應填寫完整,避免留下被誤填的風險。
需要注意的是,封店潮的原因遠不止“殺蟲劑”風波這一個。最常見的還有侵權問題,這一直是跨境電商人心中的難題。銷售有品牌的產品,雖然出單量可觀,但隨時可能被下架或封店,關于這方面的討論眾多,在此不再贅述。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被稱為“秋后算賬”,那就是刷單過猛。2025年上個月,有賣家朋友稱一個晚上自己的Review都不見了,好在產品沒有被下架,只是評價消失了。據他說,這個產品的評價有8成是刷的,因為當時是新品上線,刷單量過大。最近被封店的案例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亞馬遜每年有幾個比較敏感的時期,這也是媒體和消費者關注的焦點,比如財報發(fā)布之前。如果賣家在這個時候頂風作案,就可能會被平臺處罰。
如今做跨境電商確實面臨諸多困難,行業(yè)中的一些不良風氣讓許多新手覺得不刷單就無法起步。常有新手詢問是否有測評資源,實際上圈子里這類資源不少,但我一直不建議采用這種方式,因為我認為其風險大于效果。如果賣家有自己海外的人群資源,比如海外網紅資源,可以讓他們幫忙進行真實購買的測試,這種方式相對可行。
若是直接找第三方服務商,其中的過程難以把控。大家是否還記得,在2024年,亞馬遜曾特別嚴查刷評。原因是有一個老外無意中收到一些包裹,而他自己并未在亞馬遜購買東西,于是他認為自己的信息被亞馬遜泄露并投訴到媒體,隨后引發(fā)了大面積的報道。對于上市公司亞馬遜來說,這可不是小事,不僅要為自身形象考慮,也要對股東負責,因此此事的影響頗為嚴重。此外,亞馬遜平臺的規(guī)定本身也不允許刷評行為,所以賣家因刷單被秋后封店,或許自己心里也應該有所預料。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風口星網立場!
【最新相關新聞信息】近日,據外媒報道,某知名跨境電商平臺加強了對賣家違規(guī)行為的打擊力度,除了對侵權和虛假評價的嚴格審查外,還對產品描述的準確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一舉措旨在維護平臺的良好秩序,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對于亞馬遜賣家來說,這也意味著需要更加規(guī)范自身的經營行為,以適應市場的變化和平臺的要求。版權聲明
風口星內容全部來自網絡,版權爭議與本站無關,如果您認為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歉意!本站所發(fā)布的一切學習教程、軟件等資料僅限用于學習體驗和研究目的;不得將上述內容用于商業(yè)或者非法用途,否則,一切后果請用戶自負。請自覺下載后24小時內刪除,如果您喜歡該資料,請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