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各國電商售假現象及應對舉措
各國電商售假現象及應對舉措
2025年,中國工商總局關于中國電商“正品率”的抽樣調查引發(fā)了公眾的廣泛關注?!董h(huán)球時報》記者調查發(fā)現,網絡售假是困擾各國監(jiān)管者的一大難題,各國中小網站的假貨數量也頗為驚人。
美國的情況不容樂觀。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指出,消費者因產品事故造成的死亡、受傷和財產損害每年給美國帶來超過1000億美元的損失。多年來,美國媒體對eBay和亞馬遜的報道中,假貨傷及買家利益的新聞屢見不鮮。早在十多年前就有相關報道,由于假貨橫行導致用戶活躍度下降,eBay在2007年大力清理網站假貨,目標是將奢侈品假貨投訴率降低60%。一家總部在洛杉磯名為“假貨報告”的民間網站在2025年花了9個月時間調查,在eBay上購買了250種假貨,包括蘋果手機充電器、藥品、體育用品、兒童玩具甚至汽車輪胎等。該網站稱假冒偽劣產品在eBay上依舊大行其道,還揭露了eBay處理假貨機制的失敗,消費者難以識別假貨,即便識別出,也面臨eBay公司偏向商家的仲裁。美國消費者若在網絡電商平臺發(fā)現假貨,可向電商反映,也可向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反饋。即便如此,每年“網絡星期一”購物節(jié)仍是美國執(zhí)法部門的打假高潮,網絡售假現象屢禁不止。據美國彭博社報道,知名社交網站臉譜上同樣假貨橫行。意大利網絡安全專家安德里亞·斯特羅帕和阿格斯蒂諾·斯皮恰雷洛通過對臉譜上1000多個廣告鏈接調查發(fā)現,涉及時尚和奢侈品的廣告中,約有1/4為假貨和仿冒品。
英國采取了發(fā)“阻隔令”清理假貨的措施。2025年,英國《衛(wèi)報》報道,當年10月17日,英格蘭和威爾士高等法院第一次發(fā)出“阻隔命令”,商家有權要求電商阻斷假貨網站鏈接,這被視為打擊網上售假的有力武器。該決定源于瑞士奢侈品公司歷峰集團幾個月前的起訴,歷峰集團要求英國五大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屏蔽6家銷售歷峰品牌假冒商品的網站,指出這僅是多達23.9萬個潛在侵權網站里的第一批。歐洲電商網站ecommercenews報道稱網上販賣假貨的小網站數量驚人。歷峰集團的知識產權代理律師拉金德拉認為,高等法院決定對造假者是嚴重打擊,但完全關掉售假網站困難,一些不知情消費者常成受害者,互聯網為假冒廠商提供掩飾身份便利,更有效的方式是切斷這些網站流量,電商在打假中作用重要,可限制假貨網站訪問量。
德國在打假方面也有諸多舉措。2025年德國100大網店銷售額達185億歐元,德國聯邦消費者協(xié)會當年調查顯示德國網上商店仍存在10%左右的假貨,不僅存在于大型第三方平臺如eBay等,更多在小型網絡商店中。近年來德國加大打擊第三方平臺賣假貨力度,一是一旦被告知賣家售假,第三方平臺須立即干預,如eBay德國網站各大品牌商品一年內假貨率從25%下降到不足8%;二是對售假商家嚴厲法律制裁,勒令14天內無條件讓買家退貨,同時制定售假網店黑名單,民眾可監(jiān)督曝光,司法機構會調查懲罰;最重要的是德國海關嚴堵假貨源頭,歐盟去年繳獲3600萬件假冒產品,總價值7.6億歐元,德國沒收假貨貨物價值達1.34億歐元,尤其是珠寶首飾、服裝和香水,據稱這些假貨中2/3來自中國內地,13%來自中國香港,隨后為美國(4.3%),英國(3%)和新加坡(2.7%)。
韓國網絡購物呈現分化。一方面大電商越來越集中,產品較讓消費者放心;另一方面小網站購物不良事件頻發(fā),如拒絕退貨、網購詐騙等。2025年,根據韓國網絡監(jiān)管部門統(tǒng)計,去年9月到10月間,韓國發(fā)生數百起網購詐騙事件,涉及服裝鞋帽、iPhone6手機、家電等,通常發(fā)生在新開設購物網站,商家會推遲發(fā)貨,最后網站撤銷,詐騙人員消失。目前,針對普通網購糾紛,韓國有消費者院和公正交易委員會接受投訴處理,若牽扯網絡詐騙,可直接向韓國網絡警察廳申告。
版權聲明
風口星內容全部來自網絡,版權爭議與本站無關,如果您認為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歉意!本站所發(fā)布的一切學習教程、軟件等資料僅限用于學習體驗和研究目的;不得將上述內容用于商業(yè)或者非法用途,否則,一切后果請用戶自負。請自覺下載后24小時內刪除,如果您喜歡該資料,請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