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獲安全認證,侵權投訴頻發(fā),大批產品下架風波再現市場
旺季時期,賣家們面臨著沖刺GMV的最佳時機,但同時也需要格外警惕侵權的風險。近期,不少產品因各種原因慘遭下架,令人惋惜。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些產品的下架呢?
產品認證是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就像是跨國交易的“護照”。以亞馬遜為例,近期有賣家因缺少特定的認證而面臨產品被下架的困境。比如,日本站的賣家因缺少PSE認證而使得店鋪的listing被刪除;德國站的賣家則因產品缺乏WEEE審核而遭遇下架。這些情況都表明,缺乏相關產品安全認證是導致產品下架的共同原因。
與國內銷售產品需要3C認證一樣,國外銷售產品也有各自的法規(guī)標準和檢測認證制度。舉例來說,所有進入歐洲的產品都需要CE認證;許多無線電應用產品、通訊產品和數字產品進入美國市場也需要FCC的認可;銷往日本的無線設備都必須持有giteki認證。這些都提醒著賣家們,提前做好產品認證工作是勢在必行的。
除了產品認證,侵權問題也是賣家們需要重點關注和避免的。旺季來襲,侵權事件更是頻繁發(fā)生。有些賣家在選品時沒有做好侵權要素的評估,選擇了錯誤的供貨渠道;有些賣家抱有僥幸心理跟賣侵權產品;產品信息、標題刊登錯誤也可能導致侵權。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侵權對賣家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業(yè)界人士Allan分析指出,要避免侵權問題,首先需要在選品源頭上開始規(guī)避。在選擇產品時,應盡量選擇供應商在海外已有商標或專利注冊的產品,并與供貨商溝通清楚貨源細節(jié)。確保所刊登的產品信息都是原創(chuàng)的,如果是從第三方進貨,應了解清楚每一件產品的知識產權所有人和銷售權代理人,并確保所使用的圖片、文字等信息都得到了知識產權所有人的認可。
賣家們還需要注意避免涉及敏感話題的產品。外國消費者非常擅長利用社交網絡來揭露一些涉及排他性、敏感話題的產品。例如,印有黨符號的兒童運動鞋、涉及以色列仇恨情緒的T恤以及因過于驚駭而被要求下架的萬圣節(jié)服飾等。跨境電商賣家在開發(fā)、設計產品時,不僅要考慮商標、專利侵權問題,還要關注是否涉及這些敏感話題。盡可能多地了解銷售目的國的習俗和文化,避免陷入“雷區(qū)”。
在跨境電商的道路上,賣家們需要時刻保持警惕,遵守各國的法規(guī)和標準,避免因一時疏忽而陷入困境。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和規(guī)劃,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銷售目標。
版權聲明
風口星內容全部來自網絡,版權爭議與本站無關,如果您認為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歉意!本站所發(fā)布的一切學習教程、軟件等資料僅限用于學習體驗和研究目的;不得將上述內容用于商業(yè)或者非法用途,否則,一切后果請用戶自負。請自覺下載后24小時內刪除,如果您喜歡該資料,請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