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進口電商溯源機制初現(xiàn)萌芽,發(fā)展之路仍任重道遠邁向2025年展望
近期,不少跨境試點口岸紛紛推出跨境進口商品溯源機制,或是簽訂合作意向,或是正式上線。各級監(jiān)管機構也相繼推出了溯源政策和建設目標。盡管這些舉措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消費者對跨境進口商品的信心,但跨境進口商品溯源機制仍然面臨諸多挑戰(zhàn)。
在接受風口星網采訪時,業(yè)內人士表示,跨境進口商品溯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商家、消費者以及供應鏈都非常支持溯源機制的建立。目前已有部分城市如閩浙粵等地率先上線跨境進口商品溯源機制。
例如,浙江電子口岸旗下的“反饋建議平臺”已在杭州綜合試驗區(qū)正式上線,成為該區(qū)的首個跨境進口商品維權平臺。消費者可以通過溯源碼查詢商品的報檢報關情況、原產地、經銷商名稱、生產日期、進口口岸等信息。福建檢驗檢疫局在福建自貿試驗區(qū)平潭片區(qū)啟動了跨境電商進口商品全程溯源體系。消費者也可通過手機掃描溯源碼獲取商品全程溯源信息。
不少試點城市和綜合試驗區(qū)也已經與企業(yè)或當?shù)貦z驗檢疫部門簽訂了合作意向。例如中外運天津有限公司針對天津自貿區(qū)跨境電商商品的“溯源誠信認證系統(tǒng)”已經正式發(fā)布上線。在國家層面,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務院也相繼出臺政策支持溯源。
雖然國家和各級監(jiān)管機構都在積極推動溯源機制的建設,但實際執(zhí)行層面仍面臨諸多困難。目前上線的溯源平臺多各自為政,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溯源體系?,F(xiàn)有的溯源體系更多只能追溯到商品進境信息,對于進口商品在國外生產、流通情況幾乎沒有涉及。參與溯源體系建設的跨境電商企業(yè)也并不多,追溯信息尚存不足。
對于商家和消費者來說,溯源機制無疑是一個好消息。它可以幫助打擊假冒偽劣產品,提高消費者的購物信心。在具體執(zhí)行上,溯源機制仍面臨一定難度。建立完整的商品溯源需要從廠家生產線就開始追溯,這對許多企業(yè)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挑戰(zhàn)。
部分商品本身已經印刷有產品批次號,這也是廠家的溯源方式之一。很多外國出口商實際上是貿易商,境外的流通信息尚未打通,監(jiān)管難度很大,因此溯源體系推廣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對于消費者來說,產品溯源可以讓“海淘”更方便,掃一掃就能知道商品來源和真?zhèn)?。也有消費者擔心存在假商品貼真二維碼的情況。
業(yè)內人士指出,雖然目前溯源機制尚未健全,但在歐美等地,食物和商品的溯源建設已經開始進行。當這種技術大面積普及推廣開后,國內消費者也能享受到這種溯源機制帶來的便利。雖然現(xiàn)階段的溯源機制仍有不足,但在涉及問題商品召回、商品質量安全問責、應對消費者投訴、電商平臺內部數(shù)據整合、商品真假辨別等方面都具有積極作用。
跨境進口商品溯源機制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政策的不斷完善,相信未來一定能夠建立一個完善、高效的跨境進口商品溯源機制。 (文/風口星網 李柏煒)
版權聲明
風口星內容全部來自網絡,版權爭議與本站無關,如果您認為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歉意!本站所發(fā)布的一切學習教程、軟件等資料僅限用于學習體驗和研究目的;不得將上述內容用于商業(yè)或者非法用途,否則,一切后果請用戶自負。請自覺下載后24小時內刪除,如果您喜歡該資料,請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