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馬仕NFT商標糾紛案:2025年紛爭再起,聚焦數字時代的商標保護之戰(zhàn)
原告:Hermes International;Hermes of Paris, Inc.
被告:Mason Rothschild
立案時間:2022年1月14日
審理法院:SDNY(紐約州南部地區(qū)法院)
案由:商標侵權
原告愛馬仕公司是“BIN”文字商標和鉑金包圖形商標的權利人(以下統稱“BIN”商標),于2022年1月14日起訴被告Mason Rothschild,因其大肆商業(yè)性使用“METABINS”商標,包括制作并銷售名為“METABINS”的NFT系列產品等。原告認為被告行為侵害其“BIN”商標權,并涉嫌攀附其知名“BIN”商標,故意誤導消費者讓他們覺得被告產品是由原告授權而制。被告還運營域名“”,原告認為被告涉嫌搶注域名。
因本案系由陪審團審理,我們可以從法院出具的《陪審團法律指引》來了解此NFT商標案件的審理脈絡和關鍵點:
法院總結原告的主張為:原告認為被告行為:一構成商標侵權,二構成商標淡化,三涉嫌搶注域名。法院針對前述三個點,分別總結了陪審團需要考慮的因素。
一、關于商標侵權
在考慮被告使用“METABINS”是否引發(fā)了消費者混淆,需要綜合考慮以下七點:
1. 原告“BIN”商標的強度,即商標與產品的對應程度,如果商標越強,使用類似的商標引發(fā)消費者混淆的概率就越高;
2. 兩個涉案商標的相似性;
3. 原告和被告是否同業(yè)競爭;
4. 是否有證據證明消費者混淆;
5. 消費者對產品標識的關注程度;
6. 原告是否提供證據證明被告惡意;
7. 原告是否已有計劃進軍NFT市場(從潛在消費者角度考慮)。
二、關于商標淡化
原告需要證明被告對“BIN”商標的使用會淡化商標的顯著性,陪審團需要綜合考慮以下幾點(和商標侵權部分的因素有所重合):
1. 被告對“BIN”商標的使用和原告使用的相似程度;
2. 原告“BIN”商標的強度;
3. “BIN”商標的知名程度;
4. 被告是否故意創(chuàng)設和“BIN”商標的聯系;
5. 是否有消費者將METABINS產品與“BIN”商標關聯起來。
三、關于搶注域名
原告需要證明以下三點:
1. “BIN”商標在涉案域名被注冊時已具備顯著性;
2. 涉案域名與“BIN”商標構成相同或近似;
3. 被告具有攀附“BIN”商標的惡意。
一審法院于2023年2月14日作出如下判決:本案經過陪審團審理,陪審團認定被告行為構成商標侵權、商標淡化、搶注域名,被告應向原告賠償$13,3000。但被告于2023年3月14號提出了新的動議要求改判或重新審理(motion for judgment as a matter of law or new trial),截止2023年3月20日本案還未有更新的進展。
本文系本團隊原創(chuàng)作品,轉載需獲得本團隊授權同意,否則將追究相關方法律責任,謝謝您的支持!
版權聲明
風口星內容全部來自網絡,版權爭議與本站無關,如果您認為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歉意!本站所發(fā)布的一切學習教程、軟件等資料僅限用于學習體驗和研究目的;不得將上述內容用于商業(yè)或者非法用途,否則,一切后果請用戶自負。請自覺下載后24小時內刪除,如果您喜歡該資料,請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