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麥必看:聚焦北美市場,美國市場洞察報告之篇章——美國的行業(yè)觀察與展望(2025版)
美國是世界第二大電子商務市場,2020年的收入為5380億美元,領先于日本,落后于中國。2020年,中國發(fā)往美國的包裹數量占出口全球包裹的35.2%,英國和法國分列二、三位。
Statista數字市場發(fā)布,預計未來幾年美國的電商市場擴張將繼續(xù),復合年增長率(CAGR 20-24)為7%。盡管美國電子商務市場非常成熟,2020年仍有30%的增長率,高于全球29%的增長率。
美國有2.63億網購者,這一數字到2025年預計增長到2.912億,同時電商滲透率也將從2021年的77%增長到2025年的85%。美國消費主力的年齡在25-34歲之間,占所有網購者的20.2%。
過半的美國網購者會在網購前搜索商品的相關信息,網上客戶評價對他們來說非常有幫助。35%的網購者希望在下單前能充分了解產品的真實樣貌。具象、真實、全面的產品展示,讓客戶能夠看見產品的實際效果對提高網站轉化率有所幫助。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美國網購者習慣在移動端(手機和平板電腦)網購。65%的人表示自己會使用手機進行網購,51%的人會使用筆記本電腦,30%使用臺式電腦,28%使用平板電腦。智能電視、智能語音助手(如Amazon Echo)、流媒體設備(如Chromecast,Apple TV等)也是美國網購者可能使用的購物設備。
時尚是美國最大的細分市場,占美國電子商務收入的29%。其次是電子和媒體(22%)、玩具和DIY(21%)、家具和電器(17%)以及食品和個人護理(12%)。購買音樂、電視流媒體和電子書等數字內容的用戶也在日益增加。就銷售額而言,在線增長最快的產品品類是電子產品和媒體,其次是時尚,這兩個細分市場每年增長約20%。
在美國有明顯增長的另一個領域是食品電子商務。超過40%的美國人曾在網上購買過食品。尤其是在疫情期間,COVID-19大流行使消費者無法去雜貨店和餐館,在線訂購得到了特別大的推動。在2020年最近的一項調查中,78.7%的被訪者表示在疫情爆發(fā)后增加了網購頻率,56.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比疫情之前更頻繁地在線購買雜貨和食品。
美國網購者對特定品類價格非常敏感,如服裝和家用清潔類產品。在購買電子產品(如智能手機)時,美國網購者對價格的在意程度有所降低,主要看重產品的性能。在化妝品和身體護理類別中,美國網購者并不太關注高級護膚品。
亞馬遜是美國電子商務市場最大的玩家,2020年的收入為1125億美元,占據近40%的市場份額。美國的電商市場基本由本土電商主導,主要的國內零售品牌都致力于大力投資數字產品。本土電商的成熟發(fā)展導致美國的跨境網購者數量相對較少,只有三分之一(34%)的美國網購者在國外購物。最受歡迎的海外市場依次是中國、加拿大、和英國。但美國本土電商平臺大多支持國際賣家進駐,亞馬遜、eBay、Walmart上都有大量的中國賣家。
信用卡是美國主要的在線支付方式,占所有電商交易的47%。信用卡在美國的滲透率也是名列前茅,人均2.01張信用卡。電子錢包支付占所有在線交易的28%。JPMorgan對美國的電商企業(yè)做過一次采訪,超過一半(55%)的受訪商家表示他們的網站支持數字錢包支付。
Facebook是用戶覆蓋率最高的社交媒體,隨后是Twitter、Pinterest、Instagram、和YouTube。但Facebook不是網購者搜尋購物信息的首選平臺。超過一半(51%)的美國網購者認為YouTube才是他們購物前搜索產品相關信息的首選。就增長速度而言,海外版抖音(TikTok)是美國2020到2021年間用戶增長速度最快的社媒平臺。社交新聞論壇Reddit的增長速度也很矚目。
隨著社交媒體電商(社交電商)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Z世代,開始使用社交媒體代替?zhèn)鹘y(tǒng)的電商平臺購物。eMarketer預計:2025年將有1.08億消費者使用社交電商,較2020年增長了37%。美國電商業(yè)務概覽
在美國,電商公司的社交媒體平臺選擇頗為明確。Facebook(94%使用率)、Twitter(93%)和Instagram(91%)是最受歡迎的三大平臺。其中,Instagram成為了賣家們最為活躍的內容發(fā)布平臺。盡管Twitter常被用作品牌信息發(fā)布的渠道,但相較于其他平臺,其產品推廣頻次較低,因此活躍度相對較低。
據Sprout Social的一項調研顯示,美國社交媒體用戶中,內容影響力排名靠前的是由熟人/朋友分享的內容(71%),品牌官方發(fā)布的內容(63%),社媒平臺的廣告(59%),以及網紅發(fā)布的內容(53%)。由此可見,內容的質量和傳播力在電商業(yè)務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在物流服務方面,美國電商企業(yè)尤為倚重于USPS(美國郵政服務),它是許多在線商店的送貨服務提供商。除此之外,UPS和FedEx也是常用的配送服務提供商。一些電子商務的領軍企業(yè)如亞馬遜,已經開始發(fā)展自己的物流業(yè)務,如Prime Air專用空運網絡等。這些企業(yè)為了提供更快速的配送服務,不惜巨資投入。盡管如此,大部分電商仍依賴于主要的快遞公司來滿足消費者的配送需求。
對于消費者而言,快速交貨是他們在網購時最為看重的因素之一。許多電商平臺提供多種運輸方式,其中快速送貨服務尤其受歡迎。例如,Instacart提供的兩小時內送貨備受消費者青睞。平臺還提供免費的標準物流選項,如需更快的配送則需要額外支付費用。這就要求進駐美國市場的跨境賣家必須嚴格控制物流時效性,以滿足消費者的期望。
退貨問題也是電商賣家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不良的退貨體驗可能導致客戶流失,因此賣家應采取措施降低退貨率,如提供清晰的產品描述、延長退貨時間以及定期進行質量測試等。
總結來說,美國電商市場競爭激烈,盡管面臨諸多挑戰(zhàn),如廣告市場飽和、消費者需求日益增長等,但其市場體系成熟、規(guī)則完善、消費者購買力強。未來,隨著新的市場機遇出現和現有市場的進一步發(fā)展,美國電商市場仍有很大的進駐空間。對于跨境賣家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市場選擇。
(注:以上內容僅供參考,非官方數據或聲明。所有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任何機構立場。)如需轉載或引用請與原作者聯系并獲得授權。
(來源:獨立站小U)??
版權聲明
風口星內容全部來自網絡,版權爭議與本站無關,如果您認為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歉意!本站所發(fā)布的一切學習教程、軟件等資料僅限用于學習體驗和研究目的;不得將上述內容用于商業(yè)或者非法用途,否則,一切后果請用戶自負。請自覺下載后24小時內刪除,如果您喜歡該資料,請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