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魂!單月逆襲賺百萬,打工差距何在?奮斗之路你差在哪?
2020年,“跨境電商”一詞火遍大江南北,上了年紀的大叔都想揣著多年打拼攢下的積蓄做跨境,甚至連街坊鄰居都搬出凳子找你討教跨境電商行業(yè)知識。在跨境這條路上慢慢摸索的過程中,有人做大做強一路向前,有人則被無情地拍倒在了沙灘上。
但在這波大火的跨境潮當中,有這么一個人,四個月從“打工人”晉升為店鋪營業(yè)額200萬元的大賣家。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2020年進入跨境電商行業(yè)的“打工人”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方為人上人?!焙爸鴦钪镜目谔枺憫汛е鴮缇承袠I(yè)的心馳神往,也成為了其中的一份子。原本想著朝九晚五,仗劍天涯,但現實總是不停地在“鞭撻”著他。
暫且不提朝九晚五,兩點一線,每天晚上八點下班更是常態(tài)。而工作內容無非是寫文案、調研、數據分析、廣告分析、改圖、優(yōu)化、發(fā)貨、制定推廣計劃,用他自己的話來形容就是沒完沒了……
每天到了下班的時間點,他發(fā)現并沒有人會立刻離開,而是“主動”地坐在位置上加班到八點多,甚至更晚?!爸灰易銐蚺?,老板就會過上更好的生活,開上馬莎拉蒂”他心想著。
但現實中,一頓操作猛如虎,老板一問出單就膽小如鼠。廣告天天投,單量毫無起色,老板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罵。久而久之,每天八點十分的鬧鐘,八分鐘的路程,百字開頭的公交車,還有打開電腦只出了八單的店鋪,無不讓他想要“新的生活”。
2020年,疫情催化了整個跨境電商行業(yè)的發(fā)展進程,亞馬遜新增賣家超30萬,不少如東南亞、拉美等新興市場也吸引到一波賣家關注。同年9月,阿銘接觸到了東南亞本土電商平臺Lazada,成為一名Lazada運營。
初識“跨境店”與“本土店”差異
由于初入跨境電商,阿銘對于跨境運營所有的相關操作都是從工作中點滴積累起來的。雖然涉獵跨境尚淺,但作為一名運營,他發(fā)現了東南亞除了跨境店還有本土店的存在,并對比出兩者的區(qū)別:跨境店競爭大,運營費用高,且因缺乏經驗導致他運營的店鋪出單量少,經常被老板訓話;而聽跨境賣家群里聊到Lazada本土店,竟然有排名、物流、類目、費用等各種優(yōu)勢:
1、排名優(yōu)勢:消費者在平臺搜索欄中搜索產品,屏幕顯示出的商品按本土店優(yōu)先順序排名,相比跨境店,本土店獲得流量扶持更大。
2、物流優(yōu)勢:本土店在當地有自己的海外倉,選擇本土店商品的消費者能在短時間內收到商品,而跨境店的貨源一般都在國內,把貨物運過去需要很長一段周期,物流時效上不占據優(yōu)勢。
3、類目優(yōu)勢:本土店鋪類目無限制,平臺開放的是“全類目商品自由上架”,從商品售賣上本土店的商品類目眾多,轉化率相對跨境店就會高很多。而做跨境的賣家在商品類目選擇上有一定限制,這也間接的影響了賣家的銷售選擇。
4、費用優(yōu)勢:Lazada平臺的本土店鋪,不收取傭金費用,而跨境店鋪除越南外,商家所付傭金為1%-4%,另外再加2%的付款服務費。服務費率與傭金上的顯示出的差別,從某一方面給予了本土賣家更大的競爭發(fā)展機會。
心涼半截?嘗試Lazada一個月數十單
了解到跨境店與本土店的區(qū)別,想到老板的瑪莎拉蒂,阿銘決定“悄悄打工,然后驚艷所有人!”。在了解完Lazada本土店的基本信息和操作方式之后,阿銘開始找資料自己注冊了一個本土店,打算上班之余嘗試自己做店鋪。
每天上班之余,從風口星跨境等相關網站以及當下的一些短視頻平臺上尋找錄播課程看視頻,另外參與一些線下活動,認識了不少賣家、運營,跟他們混熟了之后,偶爾也跟著去蹭一些線下老師的課程,在邊工作和學習中他開始了自己的暴富之路。想著終有一天能開上瑪莎拉蒂,他的嘴角不禁上揚。
由于本土店對于賣家的類目并無限制,且阿銘聽說不少賣家都是多賬號、店群、鋪貨的玩法,在采購了一批貨之后,他每天下班回家學著網上的操作手段,看訪問量、算轉化率、回客戶消息,每天一覺醒來打開電腦卻遲遲不見訂單。眼見一個月即將到頭,他說那時候“心涼了半截”。
即便如此,他還是硬著頭皮持續(xù)著每天的操作,不斷摸索、增加、優(yōu)化各種細節(jié),終于在第一個月末出了幾十單。這無疑給予他很大的信心。可一個人既要上班,又要管店鋪,鋪貨模式手動上架不說,還得提前預支資金。對于一個“打工人
版權聲明
風口星內容全部來自網絡,版權爭議與本站無關,如果您認為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歉意!本站所發(fā)布的一切學習教程、軟件等資料僅限用于學習體驗和研究目的;不得將上述內容用于商業(yè)或者非法用途,否則,一切后果請用戶自負。請自覺下載后24小時內刪除,如果您喜歡該資料,請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