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聚焦TikTok封禁風波國會博弈與用戶抗議折射數據安全爭議
1. 最高法院判決與法案核心內容
美國最高法院于2025年1月17日以一致意見支持《保護美國人免受外國對手控制應用程序法案》(PAFACA),要求TikTok的中國母公司字節(jié)跳動(ByteDance)在2025年1月19日前剝離其美國業(yè)務,否則將面臨全國性禁令。法案認定TikTok為“外國對手控制的應用”,認為其所有權結構和中國法律(如數據訪問要求)構成國家安全威脅。
若未完成剝離,美國將禁止應用商店分發(fā)或更新TikTok,互聯網托管服務商(如蘋果、谷歌)也可能面臨每用戶5000美元的高額罰款。禁令不會立即下架現有應用,但可能導致功能逐漸失效。
2. 國家安全與言論自由爭議
美國指控字節(jié)跳動可能被迫向中國提供用戶數據,擔憂其算法被用于“影響力操作”。司法部在最高法院審理中強調,法案基于國家安全考量,而非壓制言論。
TikTok主張法案實質是其拒絕配合內容審查(如親巴勒斯坦內容)的報復,并稱美國未能提供直接證據證明數據泄露風險。其律師團隊認為法案違反第一修正案,是“國會因觀點歧視而關閉言論平臺”。
3. 政治博弈與延期執(zhí)行
盡管拜登推動法案,但前總統(tǒng)特朗普在2025年1月上任后兩次簽署行政命令推遲禁令生效日期(先延至4月,后至6月19日)。特朗普稱TikTok對其選舉有幫助,并提出若需進一步協商可能再次延期。
聯邦法律規(guī)定總統(tǒng)可通過行政令延長90天,但特朗普選擇以75天為周期延期,引發(fā)其權限是否合法的討論。目前法院尚未對此提出異議。
4. 用戶與市場反應
法案生效前,TikTok一度在2025年1月18日主動暫停美國服務12小時,引發(fā)用戶和創(chuàng)作者群體的強烈反應。盡管服務恢復,但長期剝離談判進展緩慢,市場對TikTok未來仍持觀望態(tài)度。
多家美國科技公司曾表達收購意向,但字節(jié)跳動拒絕出售核心算法,且中國的出口管制政策可能阻礙技術轉讓。
5. 后續(xù)法律與媒體趨勢
判決書中特別提到對新技術需“謹慎處理”,避免因倉促裁決限制未來法律適用的靈活性。這為未來可能的司法挑戰(zhàn)留下空間。
有分析指出,TikTok禁令可能加劇平臺與間的信任危機,并對依賴該平臺的內容創(chuàng)作者、廣告商及新聞傳播模式產生連鎖反應。
當前狀態(tài)(截至2025年5月29日)
根據最新報道,特朗普將禁令截止日期推遲至6月19日,若屆時仍未達成協議,TikTok可能面臨新一輪服務限制。鑒于特朗普的“傾向性支持”和政治博弈,最終是否執(zhí)行全面禁令仍存變數。
版權聲明
風口星內容全部來自網絡,版權爭議與本站無關,如果您認為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歉意!本站所發(fā)布的一切學習教程、軟件等資料僅限用于學習體驗和研究目的;不得將上述內容用于商業(yè)或者非法用途,否則,一切后果請用戶自負。請自覺下載后24小時內刪除,如果您喜歡該資料,請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