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跨境電商營銷人才考核難題及解決方案
跨境電商營銷人才考核的難題與解決方案
2025年,跨境電商營銷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然而如何留住人才并進行公平公正的考核是一個關鍵問題。在考核團隊功勞時,需以真實數據為依據,讓優(yōu)秀人才得以凸顯。但老板往往難以全面了解每個人的真實情況,因此員工的績效數據就顯得尤為重要。不過,營銷人的考核并非易事。
通常,跨境電商公司計算績效的常見方法是依據Facebook廣告后臺和Google廣告后臺的銷售額數據。每個月或季度,員工上報自己后臺的銷售額及ROI來計算績效。
然而,這種方式存在一些問題。Facebook團隊和Google團隊的情況有所不同,Facebook投放的廣告能吸引大量客戶,有些公司其銷售額貢獻可能占60%以上,且Facebook后臺的轉化時間設置一般為30天。這意味著客戶看了Facebook廣告后,即使當天未下單,在30天內下單仍會被統(tǒng)計為該廣告帶來的轉化。同樣,Google廣告投放吸引的客戶,其轉化時間默認也是30天,這30天內的轉化也會被記錄到Google后臺。
假設同一用戶在30天內同時看了Facebook廣告和Google廣告后購買了產品并支付30美金,那么這兩個后臺都會記錄這筆銷售額。對于考核人員來說,這筆30美金的銷售額該算給誰才合理呢?
例如,許多公司70%以上的銷售額來自Facebook,其余來自Google。當Facebook廣告投放時,網站的域名或品牌詞在Google上會出現搜索量。用戶可能從FB上了解產品后,想在Google上查看品牌相關內容、口碑、有無負面報道及折扣等。Google廣告團隊會針對這些品牌詞打搜索廣告,因為轉化效果好。這意味著同一訂單可能花費了兩種不同廣告渠道的費用,且績效考核要算給兩個渠道。
若將這筆銷售額算給其中一個渠道,就會涉及到歸因模型的概念。以Google Analytics的歸因工具為例,當用戶從Facebook渠道進入網站,30天內又從Google渠道進入并下單購買30美金的商品,若使用最終點擊(last click)歸因模型,這筆訂單的功勞將算給最后一次渠道點擊進來的Google渠道,Facebook則不算。這樣,Google Analytics渠道功勞會一直算給最后一個渠道,之前渠道的效果會被覆蓋,且無法得知曾經經過的渠道。
如此一來,可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比如在2025年,某個月花了10萬美元的Facebook廣告預算,ROI為2,銷售額為20萬美元;Google同事也花了10萬美元,ROI為2,帶來20萬美元銷售額。按最后一次點擊模型計算,誰是最后被客戶看到并點擊進來的廣告,誰就能覆蓋掉對方的效果,先被用戶看到的廣告渠道則會受到影響。不僅跨渠道之間會有此問題,Facebook團隊內部成員投放的人群重疊時,也可能出現類似情況,先投放的成員可能會被后投放的成員覆蓋效果,最終仍是“最后一個受益”。
從跨渠道考慮績效問題之外,放大單個渠道的流量也存在諸多問題。作為營銷Leader,會關注本次流量帶來的效果是新客戶還是老客戶,希望給能拉到新用戶的人員更多獎勵,因為要獎勵貢獻大的,少獎勵貢獻小的。但如何衡量貢獻大小呢?
以Affiliate渠道為例,該渠道類似一個流量交易所,商家按cps、cpi結算。很多擁有流量的流量主如比價網、deals網站等會掛靠在該渠道上售賣流量,商家通過接入該渠道獲得流量和訂單,并根據Affiliate記載的數據及中介功能返傭金給流量主。像Shareasale、CJ等都是較為出名的平臺,不同平臺整合的流量主可能不同。對于商家來說,找到合適的流量是關鍵。
如果仔細觀察Affiliate渠道的流量,會發(fā)現很多掛在該平臺上的比價網和Deals等網站自身權重較高。他們通過Affiliate與商家建立合作,發(fā)布商家的廣告,如“xx”品牌的折扣券。由于其排名權重好,當商家的獨立站在Google上搜索品牌詞排名較后時,這些權重好的deals網站平臺會吸引Google渠道上的用戶點擊。因渠道轉化時間為30天,這30天內客戶購買產品的銷售額會被affiliate平臺記錄為功勞貢獻,這是因品牌詞帶來的轉化貢獻。
當然,這種貢獻是存在的,但需要對比來看。Afiiliate平臺上的流量主,有些自帶的私域流量來自于自身網站的內容建設,是長期積累的自有流量。作為商家,希望能與這樣的流量主合作。比如一家做游戲的公司,會希望與很多游戲下載網站合作,因為這些網站上有很多精準的游戲玩家,通過站內版位瀏覽、小編推薦或排行榜等方式尋找好玩的游戲。這種能將沒有品牌搜索意向的客戶群體轉化的貢獻更大,因為相對于有品牌認知的用戶群來說,難度更高。
關于跨渠道和單個渠道的績效考核標準,需要IT部門的協(xié)作。作為互聯網營銷人,在業(yè)余時間學習IT技術也是很有必要的。因為若不學習,就可能對技術問題疏忽。比如當前存在的流量劫持問題,接入一些流量方的流量時,他們提供的代碼安裝到網站上,可能會在不經意間截取成為他們的流量貢獻。若僅從自己和對方的后臺查看,很難發(fā)現問題,但結合IT部門的支持和自身經驗,就可以從營銷全環(huán)節(jié)的鏈條中排除不合理的關系和異常數據。
(來源:Ada寧瑞靜)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風口星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
【最新相關新聞信息】據報道,2025年跨境電商市場競爭愈發(fā)激烈,企業(yè)對于營銷人才的考核和管理也越發(fā)重視。如何制定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標準,成為了眾多企業(yè)亟待解決的問題。一些企業(yè)已經開始嘗試引入更加先進的數據分析工具和技術,以提高考核的準確性和公正性。版權聲明
風口星內容全部來自網絡,版權爭議與本站無關,如果您認為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歉意!本站所發(fā)布的一切學習教程、軟件等資料僅限用于學習體驗和研究目的;不得將上述內容用于商業(yè)或者非法用途,否則,一切后果請用戶自負。請自覺下載后24小時內刪除,如果您喜歡該資料,請支持正版!